徐工起重机械 千锤百炼锻造品质——XCA5000起重机
中新网12月4日电 俗话说,摸爬滚打才能练就骁勇善战的铁甲雄兵,同样,只有千锤百炼才能锻造出用户满意的产品。在徐工重型,无论是每一个批次的新品还是每一项技术,在正式投产前,都要先在试验室里进行各项可靠性试验,通过施加一组非常苛刻的产品工作环境应力,进行各种状态下、尤其是状态下的技术试验,才能找出影响产品可靠性的“DNA”,从设计环节优化、提升产品的可靠性,实现产品“优生”。
近年來,徐工重型通過開展大量整機行駛可靠性及作業可靠性試驗、關鍵子系統及零部件可靠性試驗,探尋産品邊界載荷、極限環境下的産品可靠性保障,千錘百煉打造品質。
十萬次的連續旋轉測試
走进徐工重型工程中心,迎面而来的工作平台像个小型摩天轮一样,正在有条不紊地旋转着,仔细观察会发现,这项测试的主角是擺動油缸。
“这个擺動油缸,已经不间断旋转了一万多次,我们的测试目标是五万次,如果以用户每天连续旋转擺動油缸二十次为计算单位,即使用上十年也不会有问题。”项目负责人崔向坡骄傲而自信地说。
徐工重型工程中心作爲新産品研發、測試技術研究、在線檢測的平台,這裏擁有測功機、液壓動力站等專業實驗室和內場測控平台等各種可靠性測試設備,像這樣的零部件測試,在這裏隨處可見。技術人員將對上千個關鍵核心零部件的性能、耐久性、疲勞性進行科學的檢測。如果測試不過關,就代表不合格,需重新設計,直到達到高標准的品質要求爲止。
由測試合格後的零部件組成的系統,再經受系列嚴謹的可靠性測試分析;系統組裝形成的新品,也要曆經1~2年的性能測試實驗,模擬用戶路跑試車、極限工況吊裝等各項測試。只有通過這三道“篩子”的嚴苛考驗,這款産品才能進入批量生産階段。
正是經過這樣一系列周密嚴格的測試流程,在一款款新品推向市場的循環往複中,徐工人持續完善檢驗標准,以超越國家標准的規範嚴格要求自己,走出了一條用標准和設備進行檢測,提高可靠性的途徑。
冰火兩重天的嚴酷考驗
每年的冬季,正是一年中東北內蒙爲寒冷的時候,天寒地凍、風雪肆虐,在這個環境下,已經不允許任何室外工作的進行。然而,在-40℃的黑河冰雪試驗場,徐工起重機正在進行伸臂、載重吊裝等一百二十多種工況的測試。
早在2012年,爲提高産品可靠性、驗證産品對高寒惡劣環境的適應性、保證爲用戶提供高滿意度的産品,徐工派出了由工程師、技術人員、服務人員組成試驗團隊,從徐州出發途經7省19市,總試驗行程近萬,抵達外蒙邊境海拉爾地區,進行發動機低溫啓動、路面行駛等各項性能。
爲充分驗證車輛各項性能,徐工起重機械再次來到東北,在進行整機戶外裸凍36小時和72小時啓動實驗的同時,成功挑戰ABS跑道試驗。起重機一側輪胎行駛在高摩擦的水泥地面,另一側輪胎行駛在光滑的抛光冰面,車輛在不同摩擦面上制動。只要有一絲的偏差,都會造成産品失控甚至傾翻,這種難度比直接在冰面上行走更大。之前都是在汽車行業做過這種測試,汽車的重量輕,起重機械這樣一個龐然大物,國內還是一家。
“好的産品,能夠從容應對各種嚴苛使用環境所帶來的極限挑戰。目前爲止,我們的起重機已經經受過海拔五千二高海拔測試、極熱沙漠高溫測試、腐蝕海岸濕熱測試、淋雨測試、震動試驗的嚴酷考驗,這些風速、日照、路面及突發天氣是人造實驗室無法模擬的,只有在這種環境中才能獲得數據。”經曆過多次極限試驗的劉東宏介紹道。
以徐州爲起點,海拉爾、格爾木、廣州,單程超過30000公裏,近5000米的海拔差,70攝氏度的溫度差……徐工起重機在種種惡劣的環境下,依然展現出好的性能,保持著強勁的可靠性能。
可靠性試驗就像一面“正衣冠”的鏡子
開展可靠性工程並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活兒,相較于質量控制,難度更大。
早在2008年,徐工就已經開始嘗試利用測試技術來保證産品的可靠性能,從市場問題倒逼改進到現在的整機監測,依靠工程中心、戶外測試、環境適應性測試這三大利器,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可靠性標准體系和設備開發體系,利用一遍遍的數據分析,開展了大量基礎、關鍵、共性的課題研究。
“可靠性試驗就像一面鏡子,只有透過它發現試驗過程中的産品問題,我們才能對産品糾正、改進和優化,生産出用戶滿意的産品。”徐工重型技術中心副主任東權形象地比喻道。
臻于至善,臻于盡美。曆經七年多的時光,透過可靠性工程這面鏡子的不斷反射、改進、提升,目前,徐工重型已經突破多橋轉向、單缸插銷等多項可靠性技術,輪式起重機無故障工作時間達近千小時,市場占有率牢牢占據國內半壁江山。
(文章来自中国新闻网)